億觀以陸鵬先生“為什麼”和“超級融合”的實踐者為標題。

發布時間:2024-05-08 閱讀:2006

呂鵬藝術史學家。

藝術評論家。

館長。

如果你是第一次見到陸鵬,不僅不會從他那裡得到乙個明確的答案,反而會遇到很多他的“為什麼”。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什麼選擇這種方法?

你為什麼得出這個結論?

無論遇到誰,主動或被動,他都很少質疑或對抗,他會用各種“為什麼”來開啟對方的喋喋不休,讓對方先說,再表達,他把這看作是一種關注當下、接受新藝術的底層哲學。

不久前,他擔任學術主持的“震撼影象新畫展”在成都美術館開幕,年輕藝術家們喜歡在展覽現場與陸先生交談。

然而,在談話中,你很少會聽到他對年輕藝術家的露骨評論和陳述,相反,他經常提問,而且問題並不嚴肅或激烈,沒有學者或思想家那麼沉重,而只是一種普通的好奇和善意。

對於年輕藝術界的迷茫,呂鵬不想做乙個提供建議的“討厭”的前輩,他也覺得自己還有疑問。

他坦言,在看一些展覽時,經常會遇到自己不懂的藝術品,面對從未見過的新材料、新技術,他會和普通觀眾一樣迷茫。 當然,這個時候也有一種發現的興奮,一種作為藝術史學家的好奇心。 因此,他會盡快找到藝術家,並努力溝通和理解。

歸根結底,藝術是藝術家大腦中的心理活動,是其形成的一種形式,一種語言。 你怎麼知道別人腦子裡在想什麼? 你根本不知道。 所以你必須問,理解,思考! ”

保持對話,多問“為什麼”,是呂鵬對年輕藝術、新藝術的態度。 但這不是因為他們做了什麼,他們是什麼樣的人,而是關於他們做了什麼,無論他們是為了什麼,他們都會說話。

這是呂鵬對“新”的感同身受,是對“個性”和“創意”的保護,正如他幾十年來一直關注“新繪畫”現象一樣。

早在80年代,在思想解放和現代主義概念普及的影響下,四川美術學院的年輕一代藝術家,如辛海洲、郭偉、沈曉彤、陳文波、何森、趙能志等,在創作中呈現出新的面貌:他們畫了自己的同學和朋友, 關心“近在咫尺”的現實,更接近自己的內心世界。

這種現象被藝術“瞭望者”呂鵬敏銳地發現,並首先提出了“新畫”的概念,他認為新畫指的是不同於其他藝術家的個人風格和語言特徵。

新畫最重要的特點是它們非常個人化。 我提出這個問題'新畫作'這個概念並不意味著希望已經形成了一種流派,形成了一種運動。 我們用這個概念來保護一種不斷開放和解放的視覺現象。 ”

“為什麼”和對“新”的追求背後,是陸鵬對個體豐富性的好奇,以及對所有個體真實狀態的關注。

要推廣新藝術,點燃人們的共鳴和市場的可能性,光靠學術研究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策略和手段。 而陸鵬從來都不只是書房裡的學者。

1990年,他與湖南美術出版社的同事們討論如何堅持新藝術的推廣和推廣。 當時著名雜誌《畫家》因意識形態問題停刊,陸鵬提出是否要創辦一本不涉及意識形態爭論的雜誌,比如《藝術市場》,既能介紹西方藝術市場的情況,又能調動國內有錢人關注藝術本身的商業價值, 並戰略性地繼續推動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

於是,“藝術市場”誕生了。 與此同時,策展人和策展人開始在中國湧現,這一現象標誌著新一代中國批評家的集體崛起,也標誌著80年代在體制內發展的新浪潮藝術運動向更開放的實驗藝術探索領域的轉變。

盧鵬成為中國第一代策展人。 同時,展覽的實踐也形成了呂鵬的一種工作方式:用展覽來回應那些將矛頭指向當代藝術的批評和質疑。

1991年下半年,盧鵬策劃並推動了“廣州雙年展”,他親自為當時的“廣州雙年展”找到了206萬元的投資,並笑著說自己成了“專案經理”。 同時,他計畫通過不同的文章來推動藝術與市場的聯盟,以回應對藝術進入市場的強烈批評。

他在《江蘇畫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走向市場》的文章,一石千軒,不少讀者來信評論說,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是瘋了,他怎麼敢說讓藝術去市場! 不少業內人士也質疑,陸鵬過於涉足藝術市場,失去了作為評論家的純潔性。

對陸鵬來說,批評和質疑從來都不是阻力,而是一種動力。 他想在藝術界推廣一種涉及前衛或現代藝術發展的新戰略:通過市場交換和流通與條件極差的藝術家合作的可能性。

2008年,面對以“行情論”為代表的中國當代藝術的質疑,呂鵬在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特別機構邀請展中,策展了“送給馬可波羅的禮物”藝術展,參加張曉剛、王廣義、方立軍、岳敏君、周春雅、何多玲等人。

我們不能確切地說展覽結束後的結果會是什麼,但我們相信展覽本身的許多特點使創造新的藝術史成為可能。 至少我心裡很清楚這一點。 ”

事實證明,他策劃的展覽的影響力和滲透力遠遠超出了對質疑的回應。 儘管“廣州雙年展”後來很少被提及,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它之後,通過投資而非單純贊助進入藝術領域的機構和個人數量逐漸增加,藝術家的作品在展覽結束後不再簡單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室,而是開始進入社會、市場流通, 和藝術博物館,藝術與市場之間正在發生更微妙的化學反應。

1988 西南現代美展“,成都西南美展,廣州雙年展,......這些展覽賦予了陸鵬更多的跨學科、多維度、高層次的超融合與連線能力。

2021年,“超級融合——2021成都雙年展”將亮相,被業界稱為“現象級”展會,而不僅僅是乙個節目或話題!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擔任總策展人,提出展覽主題“超級融合”; 作為學術委員會主任,盧鵬高度認可這一主題,並利用自己的學術影響力組織協調各方工作,充分推動這一主題更好的呈現和表達。

Super Fusion - 2021成都雙年展“現場。

不同藝術理念、形式、藝術表現形式的融合與融合,啟用了創作活力的能量。 來自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的272位藝術家,從全球與地方、城市與精神、觀念與技術、時尚與創新、生態與美學、傳統與前衛、民族與文明等角度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和表達,為疫情下持續低迷的當代藝術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在藝術史學家中,陸鵬一直是“超融合”的獨特存在,這不僅侷限於他的學術成就和對當代藝術的實際推動,更在於他在自己的時代一次又一次地做出的選擇。

“總的來說,中國藝術正處於乙個問題的時代,我們需要從藝術的生態和藝術家的作品中發現問題。 在這個被市場病態控制的時期,我們主要在尋找與藝術相關的問題,以揭示更大的社會甚至人類問題,而藝術仍然在做。 ”

- 盧鵬

長期的研究和實踐,讓陸鵬獲得了思維最重要的維度之一,那就是問題意識。 正如他所說,歷史是由個別問題組成的。

因為問題意識強,年輕時對錯感清晰,好噁熱情,態度明確發表了許多批評文章。

他在微博上看到一篇題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開始對'F4'說'不'“》的報道,直接寫道:”一眼就能看出,這是給乙個缺乏藝術史常識、雲霧繚繞、被金錢迷惑的記者的文字(我在微博上說'這是乙個無知的人的胡言亂語')。

他還在微博上發了一條關於年輕人的“憤世嫉俗”言論,稱:“給各藝院校畢業生的一條忠告:不要想當藝人,趕緊找份工作掙錢養活自己和未來的家人。 在當今時代,想當藝人,就等於想當**,或者說等於想死! 陸鵬還附上了這張微博的圖片:一塊紀念藝術的墓碑。

面對還在步履蹣跚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當代藝術的混亂,他敢於發聲,不怕得罪人,在他明清是非、熱情好噁的背後,是歷史的熔煉和完善,再加上西方藝術史寫作方法的借鑑, 以及驚人的知識儲備和閱讀積累,使他在當時的中國評論界獨樹一幟,藝術界和讀者很快就記住了這個名字。

近年來,通過歷史的翻譯和書寫,陸鵬逐漸找到了一種溫柔面對問題的方法。

他一直在思考,改革開放以來,當人們在“允許大膽探索”“鼓勵創新”等缺乏邊界標準的口號中容忍新的藝術實驗時,什麼樣的藝術才有歷史價值。 它的歷史價值是什麼?

新藝術要想獲得歷史的合法性,就需要通過歷史書寫來識別,但恰恰是在國內學術界,它是一片空白和缺失。 長期以來,學術研究的範圍一直侷限於清末中國藝術史和19世紀末西方藝術史,1949年以來,特別是1978年以來,幾乎沒有觸及中國藝術史。

誰來寫? 對這個時代充滿渴望的同理心和真切理解的陸鵬做出了選擇。

寫作的立足點仍然是“問題”。 正如他所說,“我花了四十年時間尋找那些表達最突出問題的藝術家。 ”

在實際寫作中,呂鵬不僅要面對西方文化話語權強、第一手資料匱乏、研究文獻匱乏等問題,還要試圖分析和書寫20世紀以來中國巨大的政治變革,以及險惡的社會氛圍。 但更重要的是,他也在解決他面臨的乙個問題:乙個人如何面對自己的時代。

《中國近代藝術史:1979-1989》《中國當代藝術史:1990-1999》《21世紀中國藝術史:2000-2010》《20世紀中國藝術史》《血脈史:1996年前的張曉剛》《父母的故事:1980年代的毛徐暉》《......在這些出版的書籍中,當他向你展示表達最突出問題的藝術家時,他也向你展示了具體的人類狀況和歷史環境。

張曉剛、周春雅、何多玲、羅鍾離、毛徐輝在陸鵬的書中提到......他們都在相同的知識背景下與他一起長大。 他們是擁有共同文字的一代人。 因此,在陸鵬的歷史寫作中,不僅有歷史潮流,也有具體的、活生生的個體,對個人的遭遇和情緒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努力呈現人性微妙背後的真相,以及那些經歷過的人的敘述:如何理解時間,如何面對自己。 這也是他的時間,他的成長,他的選擇,他的故事。

正如他所說,“了解當代藝術,其實就是了解當代人,更是了解自己。 ”

億觀頭條 李邦瑤 從平凡到不平凡

李邦瑤 華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廣州的天氣根本不意味著陽光明媚。他盤算著離開屋頂避難所的機會,卻被一陣豆子大小的雨滴打了個措手不及,這讓我們這些 局外人 措手不及。於是,我們彷彿成了路邊的臨時風景,與不緊不慢地掀開懷裡的雨傘繼續前行的 晨八 從容不迫地轉移晨練和聊天姿勢的叔叔阿姨,以及把菜包袱守在...

呂冠德詩集

迷失在路上。盧冠德.一種 不是我把自己放進去。在路上迷路了,只是因為。路太長了,太長了。 泉水拍打堤岸。實際上,這太情緒化了。白雲是它真正的愛人。c 荊棘割傷了我的 它流血了。只是為了更接近現場。 樹枝吐出嫩芽。它變成了乙個母親。父親是慈善的春風。 雜草撲向地面。它用於背面,用於。行人鋪平了上山的道...

雅綠歐才門窗帶你看C羅府邸,感受門窗美學

作為當今世界足壇的超級巨星,C羅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不言而喻。從葡萄牙超級聯賽到英超聯賽,從西甲到意甲,再到現在的世界盃,C羅在球場上留下了精彩的時刻。在球場之外,C羅的商業價值也非常高,他買下了一座又一座豪宅。數一數C羅的豪宅,在被它的奢華所震撼的同時,也不得不感嘆C羅的藝術品味一直都是 無論是整體結...

芥末墨水B 檢視“樂器的使用2020生活藝術展”即將開幕

該儀器供使用生活藝術展。從古至今,中國人善於從生活的各個層面發現 生命之美 享受 生命的樂趣 這種獨創的生態生活審美傳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中國 憂鬱與和諧 的生活藝術 從詩畫到文人之美,從筆墨紙硯到學習之美,從鋼琴 棋書書石到鑑賞之美,從茶道 花藝到家之美,從美化自然到園林之美,從靜居到山林之美再到...

多麼奇怪的事情! “1 50,000人觀看B”是假的? 涉嫌強迫學生看球!

第二輪第輪出勤情況出爐,瀋陽城建,名觀眾成功登頂。然而,這樣的登頂很快招致質疑,有球迷爆料稱 瀋陽城市建設學院 涉嫌強迫學生到現場觀看比賽。截至第二輪倒數第二輪,瀋陽城市建設主場從未超過人,觀眾人數最多的是第輪,共有人觀看比賽。本輪瀋陽城建,主場球迷湧入人次,比本賽季前的峰值觀眾人數多了近萬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