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畫家陳丹青顛覆了教育模式,現在的局面已經慘遭爆裂

發布時間:2024-05-04 閱讀:5940

前言概述:

1978年,陳丹青以英語0分考入**美術學院。 他在試卷上寫道:“我是知青,沒上過學,也不懂英語。 ”

二十年後,陳丹青被聘為清華美術學院教授,學校大張旗鼓地為他設立了研究所,但因為學生英語不好,四年來他沒有招到任何學生。

陳丹青見學院無果而終,怒氣沖沖地辭職了。 臨走前,他留下了一句話:“如果中國的教育制度不變,我一輩子都不參與教育。 ”

此後的20年裡,陳丹青不依戀任何人,不參與工作,不進體制,成了社會上的“邊緣人”。

某電視台採訪他,主持人問他如何介紹他的身份,列舉了很多名字,陳丹青卻無法接受。

主人別無選擇,只能要求他定義自己。 陳丹青說:“我只是乙個還沒學會說謊的人。 ”

文字:a。 1953年,陳丹青出生於上海乙個書香世家。 父母在稅務局工作,父親是工會幹部,能寫文章,能寫劇本,家裡有濃厚的藝術氣息。

陳丹青從小就喜歡畫畫。 一有時間,他就從書櫃裡拿出相簿,抄了下來。

由於話多說,他的父親在1957年被打上了右派的標籤,被送到農村打工。 因為爺爺是黃埔軍校的學生,家裡的書畫都被一掃而空,陳丹青傷心得一天沒說話。

他的父親安慰他,告訴他,他沒有一本相簿可以在公園或路上畫。 從那以後,陳丹青經常去公園在水泥地上畫畫。

有一次,爸爸拿起一張背面印著“義大利女孩”的撲克牌,沒想到陳丹青抄得栩栩如生。

我從小就想成為一名畫家。 陳丹青說。

陳丹青從小就跟著奶奶長大,父母不在身邊。 他從小跟著奶奶買食物、蓋爐子、縫被子、補襪子,了解了這個世界的艱辛,懂得了如何照顧家人。

閒暇時,陳丹青會在巷子裡和奶奶聊天,老爺子教他生活規矩,進門前要打招呼,吃飯時不要說話等等。

我的父母每隔幾個月才回上海一次,而且他們呆了很短的時間。 陳丹青不記得父母教過他什麼,但他記得,在那個人人都爭先恐後的時代,父親從來不要求他,更不鼓勵他做乙個社會要求的好年輕人。

從那時起,他開始討厭那些做事有目的的人。

20世紀初,父親因病請假,整天呆在家裡看魯迅、托爾斯泰和歷史書,陳丹青也讀了。 他還跟著母親到閣樓上學,學習唐詩,就這樣,陳丹青在7歲的時候就大開心扉了。

陳丹青在社會上徘徊了一段時間,才被送走。

14歲那年,陳丹青跟著中學美術老師到處畫畫。 在過去的兩年裡,他畫了100多幅畫,其中最大的比電影螢幕還大,最小的有一兩公尺長。

那時,他從未看過畫冊或藝術展覽。 正是這段繪畫經歷,開啟了陳丹青最早接觸油畫的大門。

後來,在乙個同學家裡,陳丹青翻看了傅磊先生翻譯的《藝術哲學》。 在裡面,他看到了倫勃朗、提香和拉斐爾的畫作。

西方藝術像一道閃光一樣在我面前展開,“他回憶起那一刻的頓悟。

二。 1970年,中學讀完兩年,陳丹青在上海被登出,到江西省南方的農村去排隊。

他和兩個男孩共用一張床,住在通風不良的房子裡,只有一盞煤油燈。

剛到鄉下的頭幾天,他睜著眼睛睡覺,晚上有老鼠在被子上亂竄。

那是一段絕望的回憶。 ”

第二天醒來時,正在下雨。 聽著雨滴打在瓷磚上的聲音,陳丹青感到茫然。

他嘴裡叼著煙看著稻田,腦子一片空白。

農村生活很艱苦。 不過陳丹青卻學會了拿自己的痛苦開玩笑,種完幼苗後,他回到蚊帳下的床上看書,一邊扛著包袱,一邊欣賞著金色的穀倉,保持著自己的藝術感。

為了不失去畫藝,陳丹青在業餘時間畫火柴盒。 畫了三年畫後,他搬到了蘇北的農村。

在一年的時間裡,他畫了近一千個骨灰盒。

1975年,陳丹青在南京市商務局找到了乙份裝卸工的工作,但在他加入公司的前一天,工作人員告訴他不會用,他的職位被調換了。

這次邂逅之後,陳丹青又惱又怒,他考上了省油畫班,被選中去寫生。

在最初的幾個月裡,陳丹青發現了文化大革命的乙個特殊主題——少數民族。

這幅畫立即引起轟動,並於次年被列入國家美術展。

1978年,恢復高考,陳丹青以外語0分、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美術學院油畫系。 他在試卷上寫道:“我是知青,沒上過學,也不懂英語。 ”

二十年後,陳丹青被聘為清華美術學院教授,他仍然堅持:“我是小學畢業的知青。 ”

無論是畫畫還是寫作,我都盡量不撒謊,“他說。

三。 1980年,即將畢業的陳丹青又去了**。

在第一次考察中,陳丹青密切接觸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和高原風土人情,他被藏族男女的強悍粗獷的生命力所震撼。 他完成了許多作品,這些作品統稱為藏族群畫。

我記得我在乙個七平方公尺的小房間裡畫了它。 光線昏暗。 黃昏時分,我會走到門口,藉著......的光繼續畫畫走廊”

這些畫作再次震驚了中國油畫界。 在這組畫作中,陳丹青拋棄了長期束縛中國油畫的技法,轉向公尺勒、庫爾貝等畫家。

他的現實主義畫作避免了泛英雄主義的悲劇,並在公開時引起了轟動。

從此,陳丹青成為中國油畫界的變革人物,在海外享有盛譽。

畢業後,他在**美術學院學習了兩年,然後做出了乙個大膽的決定,辭去工作去美國學習。

1982年,29歲的陳丹青從**美術學院辭職,移居紐約創作油畫。

在美國,陳丹青不斷受到文化衝擊,不僅看到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藝復興,還看到了當時發生的許多後現代新藝術,深深地震撼了他的靈魂。

陳丹青覺得自己一下子被打倒了,覺得自己之前積累的知識和技能都變得毫無用處,“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完全迷失了。 ”

在過去的十年裡,他一直沉浸在藝術世界中,那裡有無窮無盡的畫廊和無窮無盡的書籍。 陳丹青開始閱讀台灣和大陸版的藝術史理論,也學會了寫評論和文章。

1983年6月,陳丹青在紐約舉辦個展,成為美國當代中國畫家的首次個展。

四。 在1983年的這次展覽上,陳丹青認識了比他大近30歲的文人穆欣,兩人聊得很開心。

穆欣出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乙個大家庭。 他出身於貴族氣質的豪門,年輕時寫的詩堪比唐朝的詩。

30歲那年,穆心因與詩人海涅爭吵入獄。 在接下來的20年裡,穆辛多次入獄。

他在漏水的防空洞裡把鞋子變成皮鞋,在紙上畫黑白鍵,晚上自己彈奏莫扎特和蕭邦,寫了65萬字的**和公尺粒大小的散文。

白天我是奴隸,晚上我是王子。 ”

在65萬份手稿中,沒有抱怨,只有對美和哲學的沉思。

他修復古董,在美國繪畫和展覽,成為20世紀第一位將他的畫作收藏在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畫家。

他的散文與海明威和福克納的散文一起被收錄在《美國文學史》中,他成為台灣和紐約華人社群的大師。

在穆鑫身上,陳丹青看到了書生的尊嚴,開始重新審視自己。

後來,穆心在紐約講課,陳丹青以學生的身份去聽講,邊聽邊做筆記。 5年講課,共85篇講義,約40萬字。

他和穆心也是師友,兩人聊畫畫,聊一聊文學。 陳丹青經常向穆昕請教。

在穆欣的影響下,陳丹年輕的精神漸漸沉了下去,開始寫文章。 90年代以來,他創作了多部作品,涵蓋的文物範圍很廣,陳丹青的“雜項”形象開始樹立起來。

五。 2000年,陳丹青回國,成為清華大學美術系特聘教授。

本以為能在清華大學大展身手,沒想到這次合作竟然把陳丹青推入了**的漩渦。

在清華大學就讀的四年裡,由於學習成績差,他無法招到碩士生。

特別是2002年在專業課程中排名第一的學生,由於英語水平不達標而未被錄取。 兩年後,他再次達不到標準。 最後,陳丹青聯絡了他,邀請他去英國留學。

陳丹青公然挑戰學院,但制度卻改變不了,他很生氣:“對於乙個想成為藝術家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考試是很荒謬的。 ”

僅僅因為他的英語差了一分,我就四年找不到研究生了。 他畫得像梵谷或畢卡索一樣好並不重要。 ”

他還開玩笑說,他的英語不是很好,而且他已經十多年沒有在國外生活過了。

2004年,陳丹青以“學術事務不可接受”為由向清華大學遞交辭呈,這首先引起了軒然,也徹底開啟了陳丹青抵制中國應試教育制度的旗幟。

因為陳丹青的精明犀利,也因為他在體制內公開反對體制的勇氣,無數的社會問題找到了他。

他還發表了有關藝術、美學、文學、電影、宗教和社會文化問題的國內和國際問題的文章。 他廣闊的視野和充滿激情的寫作吸引了無數讀者。

他的書一直賣得很好,陳丹青問同學們為什麼讀他寫的文章。 學生們告訴他:

就兩個字,開心!

六。 離開清華大學後,陳丹青再也沒有進入體制,成為了一名獨立藝術家。

他寫書、舉辦展覽、獲獎,並以3200多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賣了他的畫作。 但大多數時候,他仍然以“公眾知識”的身份活躍在公眾視野中,在鏡頭前提供新鮮的想法和大規模的言辭。

2008年,他和韓寒針對著名作家的言論讓自己陷入了漩渦,他們的言論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家紛紛罵韓寒投機取巧,對陳丹青不敬。

陳丹青回到家後,被文壇朋友揍了一頓,罵了半個小時。

在多年未能超越他以前的成就之後,甚至他的專業同行也開始鄙視他。

* 美容大學教授王華祥公開表示,陳丹青“早已失去了青春的才華”。

在這個世界上,陳丹青只是乙個善於包裝自己的藝術迷。 ”

面對反對他的**,陳丹青開玩笑說:

也許在公共領域,我變成了乙個惡棍。 ”

從2015年開始,陳丹青推出了第三季《文化節目》,豆瓣平均評分為9分6分。

在節目中,陳丹青以自己獨特的風格介紹和普及了中西文學藝術。 節目不受格式限制,始終散發出不受主流束縛的奇特而清醒的聲音。

陳丹青的評論詼諧犀利,帶著幾分低階的趣味和玩世不恭。 在網路上,他被年輕人稱讚為“人間清醒”。

春天來了,像豬和狗一樣,來找你的配偶“”藝術就是玩乙個,我從小就玩乙個“”我喜歡畫畫,但我不在乎,我停不下來“,這些都使他成為最廣為人知的民族藝術家之一。

陳丹青也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因為“我為他們說話”。 最後,他不忘開玩笑說:“年輕人就是這樣。 ”

七。 2011年12月,穆心在老家烏鎮去世,陳丹青最後一次為他送行。

穆心死後,陳丹青一心一心宣傳老師的工作,幫他出書,組織活動,建立美術館,有些奇怪的是,他把穆心和周兄弟放在了同一水平線上。

很多人對穆心並不冷淡,覺得陳丹青對他評價太高了,陳丹青也不生氣,說道:

只要人們能讀懂穆心的作品,我什麼都願意做。 ”

新書首映時,陳丹青一改平常的姿勢,收起漫不經心的嘴巴,一本正經的拿出一本很長的手稿。

陳丹青《牧羊人》,我想象中的畫作

中國現代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筆,就是陳丹青的 畫組 在世紀年代,這組作品將 的主題提公升到了乙個新的高度。陳丹青所描繪的藏人,不再是歌舞的宣傳符號,而是民族和時代的文化載體。陳丹青,自畫像,年,第一次在西藏之後,第二次在西藏之前。年秋天,歲的陳丹青第一次進入 在 高原上呆了個月,走出高原時,他帶來了...

我同意陳丹青的觀點,莫言的諾貝爾獎與他的工作關係不大

我很喜歡陳丹青先生,喜歡他的直率,喜歡他的智慧,喜歡他看問題的準確度,喜歡他談問題的精準犀利,喜歡他作為文人的囂張氣焰!他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獨立的思想家。他經常出人意料地說話,但又出乎意料又合理,這是他的特點。著名影星高倉健曾善意地提醒這位朋友不要捲入政治。但他無法改變它。關於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孟安南為何堅持在《叛逆者》中幫助陳墨群? 他的選擇合理嗎?

孟安南和林南生一樣,出身貧寒家庭,被陳墨群選中,在一定程度上,林南生接觸思想時比較純潔,孟安安從一開始就是有目的的。孟安安出道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向陳墨群展示自己的所見所聞,看得出來,他渴望有所貢獻,這與陳墨群一樣,與林南生不同。證書被撕毀的那一刻,他的表情僵硬,只能用恩人二字來說服自己,而不是毫不...

“叛逆者”陳墨群投敵絕非偶然,他一直都是為了自己

叛軍 陳墨群之所以投敵,主要是因為高橋司令官說的話,深深地刺痛了他的自尊心。本來陳墨群輕描淡寫的就看出了這一招,但高喬一眼就看穿了他瘋狂的背影,幾句話讓陳墨群啞口無言,陷入了沉思,這是高喬離開後陳墨群表情的特寫。陳墨群最在乎的,是因為官場而無法展現出全部野心的痛苦。是的,陳墨群想要乙個可以尊重他的地...

陳墨群在《叛逆者》中的態度變了三次,一開始大部分人都被誤導了

當他第一次被日本人俘虜時,他有尊嚴,根本沒有投降的意圖。老顧後來也說,陳墨群不是乙個會投敵的人。投奔敵人的主要原因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再被洗掉了,他知道自己被背叛了。這裡應該有很多討論,在發現他所效忠的黨國根本不相信他之後,他選擇了加入敵人。但陳墨群投敵後做了什麼呢?一是提供幾條情報,消除幾個接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