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檯曆祝福大家奔向幸福健康之路

發布時間:2024-05-02 閱讀:6199

近日,“福祿共同富裕2023”萬孫公益畫展在鳳起路地鐵商業街啟動,展出的畫作全部出自杭州市智障青年之手。 他們畫了家鄉的美麗風景,畫出了自己感受到的美好生活,畫了乙隻“有福的鹿”。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生活更需要歡樂和希望。 我們將孩子們的畫作做成檯曆,祝願大家一路快樂健康,走向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

本次活動由杭州市文明辦、每日經營日報、萬陽公益聯盟、浙江省網際網絡公益慈善基地、中韓人壽***杭州地鐵鳳起商業街聯合主辦,活動得到了杭州市滬樹學校、杭州根山路學校、杭州楊阿亞子學校、杭州紫荊學校、溫州特殊教育學校的大力支援。

part.1畫作熠熠生輝

展會在地鐵1號線C6入口處的鳳起路地鐵商業街舉行,就在一角之遙。 展覽分為美麗故鄉、杭州美食、福露、良渚圖案、公益日曆5個主題。

杭州虎書學校學生謝正彥說,從吳山城神閣的高度,一眼就能看到杭州和西湖,視野開闊,非常美。 於是,他畫了一幅《公升城隍閣》的圖畫,朱紅色的城隍閣,碧綠的吳山,湛藍的天空,都是夏天的回憶。

《城隍閣公升天》作者:謝正彥,杭州滬樹派

杭州楊阿亞子學校的張淑琴喜歡夕陽下的西湖,碧藍的湖水,金色的夕陽,火熱的夕陽,色彩鮮豔夢幻。 她的《雷鋒夕陽》是粉紅少女的心。

雷鋒日落 作者:張淑琴,杭州楊阿亞子學校

杭州紫荊畫派的陳瑞琪偏愛江景,著名的錢塘江燈光秀在她的筆下被提煉成幾道耀眼的色彩。

《錢江新城夜景》作者:陳瑞琪,杭州紫荊畫派

杭州耿山路學校的夏玉田最愛吃美食,甜糯的“西湖蓮粉”和油膩的“東坡肉”是她的最愛。

《東坡肉》作者。: 夏玉田,杭州根山路學校

杭州滬樹學校學生程彥婷臨摹東漢石上的鹿像,畫的鹿簡單可愛,一定是運氣好運的“幸運鹿”。

《鹿》的作者。杭州市滬樹學校 程彥婷.

去年因疫情暫停線下課程,由孩子們通過10000場陽光藝術公益班的線上直播課,在家完成了“良珠圖案”系列泥畫。 他們畫了玉魚、三叉器、玉叢,都是良渚文明最具代表性的文物。 當然,他們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良渚圖案”系列畫作

藝術課程在智力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繪畫不僅是這些孩子縷釋情緒、發展智力的手段,也是他們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孩子們的畫雖然稚嫩,但都充滿了自己的情感。 看完展覽後,一位市民感嘆道:“他們的畫是閃閃發光的。 ”

展會現場

part.2公益歷七年

2017年的《向日葵》、2018年的《村莊》、2019年的《世界名畫》、2020年的《回到敦煌》、2021年的《這裡有仙人》、2022年的《虎福》。 每年,我們的慈善合作夥伴中韓人壽都會設計乙個帶有兒童圖畫的慈善檯曆。 不知不覺中,2023 年已經是第 7 本書了。

歷年公益檯曆

共同富裕是國家工作的重點,也是中國人民的目標。 物質富足,精神文明也要富足,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和幫助,代表著社會文明的高度。 因此,今年我們將以“福祿與共同富裕”為主題。

“福祿共榮2023”公益日曆

每個月的檯曆都是由兩位特殊學生繪製的,正面是家鄉的美麗風景,背面是美味的食物。 來自杭州根山路學校、杭州楊阿亞子學校、杭州滬樹學校、杭州紫荊學校、溫州特殊教育學校的每一位師生都收到了這份禮物,大家都非常高興。

“福祿共榮2023”公益日曆

自2016年以來,中韓人壽一直致力於關愛智障青少年,是“萬陽”公益專案最可靠的合作夥伴。 他們踐行“愛無言,在你身邊”的企業文化,支援公益藝術展覽、心理藝術空間、公益藝術班、開發公益檯曆等。

“福祿共榮2023”公益日曆

我希望每個拿到這本檯曆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些學生的純真,也希望更多的人關心幫助他們。 中韓人壽首席運營官宋貞根表示,在新的一年裡,祝大家一切順利。

“福祿共榮2023”公益日曆

part.3點亮自己,溫暖他人

“萬個太陽”是以“藝術+公益”為主要形式,服務於以自閉症學生(包括自閉症、唐氏綜合症、智障、腦癱等)為代表的弱智青年群體的公益專案,倡導社會對弱智青年群體的關注。 用美學教育人,促進我國智力教育的發展。

展會現場

自2019年成立以來,已開展“萬個太陽”系列公益藝術展、“萬個太陽”公益藝術班、“杭州之光”特奧會綜合足球賽、“最佳禮物”等公益活動90餘項。並成立萬陽藝術公益聯盟、原創設計師聯盟等公益資源團體。

展會現場

其中,“一萬名太陽自閉症學生畫展”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專業性最強的自閉症藝術推廣專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幫助。

我們倡導用美學開啟人們的心扉,每乙個參與“萬個太陽”公益活動的人,都是乙個太陽,照亮了自己,溫暖了別人。

經貿學生自製中藥標本檯曆,實踐和傳承中醫文化

寧波市教育局教育新聞 今年年初,辦公廳印發 中醫藥發展 十四五 規劃 提出實施振興發展中醫藥重大工程,促進中醫藥文化繁榮發展。在寧波經濟與商業學院,有這樣一批學生,他們學以致用,將教材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積極傳承和弘揚中醫文化。人生的道路是不同的,我生來就是有用的。月,以羚羊角標本為圖畫,兩片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