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家長春節返鄉後,應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發布時間:2024-05-09 閱讀:6175

春節即將來臨,很多留守兒童日夜盼望的日子終於到來了,因為他們的父母回來了。 這段快樂的親子時光,對於留守的孩子和父母來說,是那麼的奢侈和短暫。

在一起的這短暫的春節裡,父母和孩子應該如何相處,才能更好地撫慰久違的情緒,讓彼此感到安心和快樂?

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的困惑吧!

網友丁香:

我老公在南方工作,每年過年只能回家團聚。 今年是他出門的第三年,等他從前兩個春節回來,看到兒子就會傻傻地高興,會拿出給孩子買的文具和零食,說'好好用,給朋友帶點吃的', 然後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兒子平時還好,但見到爸爸,卻很害羞,也無話可說。 春節過後,他們往往要離開,父子倆彼此熟悉。 久別重逢的他們,如何才能快速認識對方? ”

手機尾號3409的朋友:

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是爺爺,我和妻子平時都帶他去。 父母平時和孩子交流,聊得最多的就是學習; 春節回家看到期末考試成績單的時候,我還在說學習。 我覺得我的孫子和他的父母一點也不親近。 他說:“爺爺,我覺得學習成績是他們的兒子。 你怎麼能說服我兒子和兒媳婦? ”

微信網友咕嚕咕嚕訊息:

每年春節回家,老人們都會數一數家裡孩子不聽話、不聽話的情況,帶孩子逛街上門的時候,親戚朋友也會趁機說說孩子做的一些調皮淘氣的事情, 他們在向我抱怨。每一次,我都覺得,等我終於回家了,我應該管教我的孩子,好好收拾。 可是孩子很委屈,最後回來給我乙個教訓? ”

專家在這裡回答您的問題。

劉瑩,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留守兒童問題是乙個突出的社會問題。 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青年農民向城市遷移,廣袤的農村地區出現了乙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正處於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思想理解和價值觀上無法享受到父母的指導和幫助,長大後缺乏父母的情感關懷和關懷,極有可能偏離自己的理解和價值觀, 而他們的性格和心理發育異常,有的甚至會因此走上犯罪之路。

有鑑於此,中國地質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吳鶴明博士特意編寫了一本公益手冊《關愛留守兒童》,供家長在離家時閱讀,希望更多人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 希望更多的家長能閱讀這篇文章,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當你見到你的孩子時,要做的第一件事。

擁抱。 放下行李時,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擁抱你的孩子,無論他多大。

孩子日夜思念你回來,他和她都很開心,但也許是因為你們分開太久了,你真的站在他面前,他她都會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你,他她一時反應過來,你主動走到他面前, 抱抱他,抱抱她,抱得更緊一點,再抱一會兒。

你的擁抱會迅速縮短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你會覺得你們從未分開過。

說出孩子的變化

仔細觀察你的孩子,從頭到腳,你眼中的喜悅是你能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然後對孩子說:你長高了,你長大了,你變得漂亮了......

直接和你的孩子談談你所知道的變化,讓他們知道,雖然你沒有和她住在一起,但她總是在你的腦海中。 在你的心裡,永遠記得你離別時的他和她。

和平交流。 每個孩子都在焦急地等待著父母看成績單的那一刻,即所謂的“見寶公”,哪怕滿是不在乎的孩子,他們也是灰色的。 我們應該明白,孩子們知道他們對自己的學業負責,他們已經對自己的成績不滿意感到內疚和羞愧。 因此,在和孩子談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保護孩子自尊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而不是挫敗孩子的學習熱情。

父母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 當然,外出工作不能以犧牲孩子的學習為代價。 當得知孩子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時,家長難免會有情緒,一時衝動,會訓斥甚至毆打、責罵孩子。

父母的缺席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嗎? 有研究者得出結論,留守兒童與貧困學生不一樣,即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具有可比性。 不要因為你是留守孩子而擔心孩子的學習。

建議你調整心態和情緒,在平靜的狀態下與孩子談論學習。

更好的方法是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把孩子的成績放在一邊,問他她是如何克服學習困難的,並請她舉個例子,說明他或她如何設法解決乙個他做不到的問題,而他的父母不在家。 孩子講了乙個學習的故事,你和她都能在故事中看到孩子的努力,他的智慧和能力。 如果他或她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定要問他她是怎麼想出這個主意的,他會告訴你乙個能給她信心的故事。

當有人向你抱怨時。

不要急於在“外人”面前責罵你的孩子。

在帶孩子逛街、上門拜訪的時候,親戚朋友也會趁機告訴你孩子做的一些調皮淘氣的壞事,就是跟你“抱怨”,你可能會覺得你應該好好管教孩子,跟著他收拾東西。

你錯了! 首先,這些抱怨不全是針對孩子不好,是在表達其他的意思,老人在說自己很辛苦,當親戚朋友說你不在家的時候,他們也是在關注孩子,你只需要對他們表達感激之情就行了。

另一方面,要知道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失去了重要的保護和支援,一般都會比較膽小孤僻,所以遇到投訴時,可能要“保護矮個子”,保護孩子,而不是在“外人”面前急於責罵孩子, 並明確自己的立場,你應該讓孩子有信心知道父母總是站在他這邊的。當然,你可以私下詢問孩子的具體情況,詢問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孩子一些建議和指導。

當孩子的行為有問題時。

根據現有的調查,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是正常的,與父母不外出的孩子沒有明顯區別,不屬於“問題兒童”。 請注意:

首先,很多孩子的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它們可能是在孩子特定發展階段出現的現象,比如“七**,我討厭一條死狗”這句話,說得很清楚,過了一段時間,所謂的問題就消失了,所以你不必太擔心。

其次,影響孩子行為的不一定是留守者本身,可能還有其他問題,如父母離異、親子關係不好、重男輕女、婆媳矛盾、學校環境差等,孩子的問題可能是所有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要全面了解形勢,分析原因,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

改變孩子的行為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 單純的推理是沒有效果的,有時候孩子比我們懂得的多,我們可能無法和孩子談推理,表面上他是在聽、點頭、同意,不一定被說服,孩子更喜歡乙個理解他她的父母,而不是乙個說教的父母。 打孩子罵孩子更慘,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僅改變不了孩子,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反抗能力,形成惡性迴圈。

我們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有如下了解,後面我們再給出一些建議:

1.害怕親密關係。

由於與父母分離,孩子對親密關係有一些恐懼。 對他們來說,離別是一次痛苦而真實而難忘的經歷,所以當他們和別人親近的時候,他們會對分離非常敏感,可能因為害怕分離而根本不和別人有親密關係,會顯得更加孤獨。 雖然我們一再鼓勵他們結交更多的朋友,但由於恐懼,他們很難邁出這一步。 與父母分離的年齡越小,影響越大。

建議:媽媽在孩子三歲之前不要外出工作。 如果你的母親在孩子三歲之前就出去工作了,你可能想更注意了解你的孩子。

2.缺乏規則。

父母是孩子與外界的橋梁,在與父母的密切互動中,不知不覺中,孩子從父母那裡學到了很多做事的規則,如果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缺乏學習的機會,就有可能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顯得更加孤僻,注意到孩子的傾向,就有必要告訴孩子更具體的例子, 要跟每乙個環節說話,越細心越好,這樣孩子知道了,勇氣自然會更大。

另一方面,孩子比較調皮,其實就是孩子鼓起勇氣自己磕磕絆絆去探索,所以不要輕易責怪他,試著分析一下他和她身上發生了什麼,並從中吸取教訓。

3.不善於表達。

根據一項調查,華中師範大學周宗奎教授等人發現,50%的留守兒童遇到麻煩時會感到無聊,這相對容易理解。 父母不僅要關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更要關心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多問問自己的感受:你最近過得開心嗎? 有什麼好處? 傾聽他們的聲音,不要打斷他們。 我們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使他們無法表達自己。

這裡特別提乙個現象,我們注意到了,因為分離時間太長,孩子可能不習慣媽媽做飯的味道,孩子說,孩子已經盡力適應了你不在身邊的生活,包括吃老人做的飯菜, 再說了,孩子正處於快速變化的年齡階段,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比如他和她吃飯的時候不香、不開心、不直接表達,就需要仔細思考原因,耐心地問他,盡量適應你的孩子。

在你再次離開孩子之前。

重逢是短暫的,眨眼間,你又收拾行裝了,孩子們又面臨分離。 我們相信,您可以做好離別的充分準備,為留守兒童創造最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

1.與您的孩子溝通生活和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在詳細了解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基礎上,詢問孩子遇到的一些困難,請注意你不在身邊,任何小事都是大事。

徵求孩子的意見,了解她想找誰,通過什麼方式,用什麼方式解決她正在經歷的困難,因為如果這不是他或她認可的方法,他就不會主動採用。

想想你和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難,一起想辦法。 當這些困難確實發生時,因為你已經和她討論過了,他不僅做好了心理準備,有了對策,而且他和她並不孤單,就好像你就在他身邊一樣。

2.拜訪老師、家人和朋友。

如果你與孩子有足夠的溝通,你可以有針對性地拜訪老師和親友,感謝他們對你孩子的照顧,確保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能得到及時的幫助。

3.與您的孩子就溝通方式達成一致。

我們認為這是重中之重。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愛的滋養,而穩定、持續、有規律的溝通至關重要,所以我們覺得在離開孩子之前,一定要和孩子商定乙個好的溝通方式,比如**、寫信等。

寫信是與孩子一起購買信封、文具、郵票和位址的好方法。

我還想談談交流的內容。 據統計,家長打電話**或寫信與孩子交流,談論最多的是學習,佔719% 和 123%,7人談做事的道理2%,可想而知父母的良苦用心,利用可能的機會關心孩子的學習,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生怕自己沒有監督自己會學不好,另外,看來我們也善於和孩子聊這些內容,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可能不喜歡看這種枯燥的信件。 孩子們會一遍又一遍地讀什麼樣的信,覺得有趣又溫暖?

講述或寫下一些發生在你身邊的有趣事情,你自己的工作或生活感受,也許孩子喜歡看,覺得熟悉、親切,回味無窮,也許他或她會有永遠和你在一起的感覺。 功夫在詩歌之外,如果你讀了你的信,他或她會有乙個快樂和愉快的經歷,學習可能會更好。

當你感到內疚時。

面對留守孩子,父母會有強烈的內疚感,而內疚感會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因為內疚感,他們會試圖在物質上補償孩子; 因為愧疚,回到家後會給孩子很多關注,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導致分居後冷熱的極端反差; 更陰險的是,內疚感難以忍受,它變成了指責:我們在外面很努力,但你不懂事,不聽話。

事實上,很多對孩子的憤怒都是由內疚引起的。 有時,孩子們甚至利用父母的內疚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可以有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但要在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上表達和實現,父母不能因為愧疚而盲目妥協。

外出打工對你來說絕對是乙個深思熟慮的決定,你一定已經盡可能地為孩子做好了最好的安排,所以你不必感到內疚。

我們只需要努力做得更好。

家長們注意。

雖然我們使用“留守兒童”一詞,但我們反對貼標籤。 “留守”只是乙個階段性狀態,不是孩子的“長期屬性”,只要和父母在一起,就不會有“留守孩子”。 我們不應該以特別的眼光看待它們,即使出於善意。

特別是,我們想說的是,您可能會非常接受我們的建議,但是您不習慣這樣做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這樣做是極其不自然的,或者您無法堅持下去。 你會發現開始行動後會感覺比較麻煩甚至混亂,保持原樣可能會更好,我們建議你堅持下去,因為你已經開始了新的嘗試,這有點像宇宙飛船改變軌道,變化中沒有適應, 而轉軌成功後,它將以慣性執行。

《中國鄉村之聲》原著,歡迎***,但請務必註明**:微信***《中國鄉村之聲》,並保持**內容單獨完整呈現。

春節開著這三輛車回老家,鄰居們後悔當年沒有娶你女兒

馬上就要春節了,你自己開車回家嗎?之前有發文,老爺子叮囑他不要開吉利帝豪回去,怕尷尬,說親戚朋友開賓士 寶馬等,今天提到的三輛車都屬於比較有個性的那種。畢竟說實話,賓士和寶馬現在已經有點爛了,除非直接開賓士S級或者寶馬系,否則系什麼的,真的撐不住。不過春節回家開這三輛車方便 舒適 面子,鄰居們後悔當...

我無事可做,我想回老家

當你早上醒來睜開眼睛時,會不會又是一無所獲的一天?都快乙個星期了,剛開始失望又無奈的我信心滿滿,現在很難!每天,我們都是大包小包回家的人,疫情過後,我們成了第一批被淘汰的人。嘈雜的大街小巷,機器轟鳴的工廠,此刻都沉寂了下來,路邊的小攤販們也停止了小販的叫賣,垂著頭,彷彿睡著了一樣。賣小菜的阿姨們坐了...

土狗經常招惹其他小狗,被送回老家看門,太難受了

對動物殘忍的人不會憐憫人。叔本華。文章型別 聰明的寵物。文章字數 字,約分鐘閱讀。擁有土狗的人相對較少。大家都覺得太土了。其實,土狗一點也不髒。他們還有乙個好聽的名字。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中國的鄉村犬。實際上,這是它的嚴肅名稱。地球狗是我們的昵稱。至於養土狗的人越來越少的現象,不知道你怎麼想。們感到...

朱丹帶著女兒回老家幹農活,但她衣著樸素,卻被家裡搶走了聚光燈

最近,朱丹帶著女兒回老家幹農活,只見她衣衫襤褸,一如農婦,旁邊的孩子是她兩歲的女兒,穿著粉色的外套和上衣,伸手抬腳給朱丹,彷彿要幫媽媽,但她被他們旁邊的房子搶走了現場。相信大家對朱丹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她曾經做過一檔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是熒幕上的美女主持人,其實也是很多和觀眾心目中的女神,自從嫁給周一...

哈哈阿水回到家鄉,遇到了各種機會! 當我在操場上吃薯片時,它一眨眼就流行起來了

最近,我說自從IG奪冠後,正如教練組在接受採訪時所說,之後的生活真的變了 多虧了這次奪冠的加持,他竟然放棄了自己每年都去的NEST杯,不禁讓們調侃道 今年的IG杯沒有IG,我本來是一年拿冠軍的,沒想到提前拿了冠軍。當然,這不是IG通脹,也是為了給球員們乙個長假,讓他們長期緊張的神經。昨天說玩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