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啃老”985屆畢業生將“擅自占地”,退休前輩將迎來一波銀髮工作

發布時間:2024-05-02 閱讀:6397

我曾經看過這樣乙個故事:

董阿姨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她乙個人撫養孩子,平日裡還要照顧年邁的公婆,生活很艱難。

後來,兒子考上了重點大學,結婚定居在大城市,公婆的健康狀況逐漸好轉,生活終於有了希望。

55歲那年,董姨退休了,兒子想帶她去大城市生活,說要和兒媳婦一起孝順。

董阿姨很是高興,連夜收拾好行李來到兒子家,一進門就把所有的家務都打理好了,掃地、洗衣服、做飯。 董阿姨急忙忙辦事。

兒子沒過幾天就辭掉了工作,說是趁機放鬆一下,兒媳婦每個月也會給董阿姨3000元的生活費。

董阿姨理解孩子,什麼都不抱怨,整天打掃房子。

後來,兒媳婦不再給董阿姨生活費,因為工資下降了,生活壓力加大了,董阿姨二話不說就從她的退休金中拿出4000元作為家庭的日常開支。

從那以後,她的生活變得悲慘。

兒子和兒媳吵著要買車,兒子還不想上班,為了避免兩人吵架,董阿姨拿出所有的積蓄給他們買了一輛車。

就這樣,來來回回折騰了三年,董阿姨的錢用完了,家裡的開支和生活壓力都落在了一位退休老人身上。

董阿姨說:“我從沒想過,陪孝會成為我晚年的噩夢。

其實和董阿姨有過類似經歷的人不計其數,“啃舊”的新局面正在火爆。

據統計,超過65%的城市家庭存在“老幼育齡”現象,約30%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給予的生活費生存。

今年8月,中國68%的老年人願意選擇“退休後再就業”,這意味著中國即將迎來“銀髮就業浪潮”。

原因很簡單:沒有老人的支援,孩子很難活下去。

南京大學高等教育博士鞠法生打算了解一些年輕人背後的真實想法和經歷。

他想知道,是什麼讓他們脫離社會,就算讓白髮蒼蒼的老人出去打工,還堅持在家“蹲”?

去年,《半月談》曾有報道稱,原本出現在一線城市的“搶人”,如今正在二三線城市蔓延。

關於“蹲人”的定義,鞠發生博士認為存在一些悖論,因為“蹲人”也有前提條件,比如:

畢業於重點大學,家裡是中產階級,自願放棄工作6個月以上,堪稱體面的“蹲”。

而像那些辭職或者被裁員後一直在找工作,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的人,只能叫“摩擦性失業”。

將兩者進行比較,從重點大學畢業的“擅自占地者”佔據了更多的資源優勢,按理說,他們獲得高薪職業應該很簡單。

然而,鞠法生博士在了解了幾位“擅自占地者”的情況後,瞬間打破了這種固有的思維。

原來,在他們身上,他看到了無數少年生活的縮影,以及來自父母的無助,不知道是難以逆轉的“病態”還是“堅實”的人生。

在採訪中,鞠發生博士認識了一位24歲的年輕人,名叫張波(化名),畢業於985重點大學,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

大家都以為他前途光明,但畢業後,他在家裡呆了8個月,沒有工作,拒絕一切社交。

其實這期間他也找過工作,但喜歡的公司並沒有看不起他,不喜歡的公司也給他發了試用通知。

張波說:“你容不下工作,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沒什麼意思,如果趕加班,跟服牢沒什麼區別。

可是,他的想法是任何人都難以理解的,身邊的鄰居和親戚總是問他在做什麼,見面時都勸他找乙份穩定的工作,不要總是挑三揀四。

父母在家裡不給他好面子,總是誇別人家的孩子乙個月能拿到多少工資。

張波整天躺在床上,不是在玩遊戲就是點外賣,這樣的日子也讓他有些麻木。

為了不再被人津津樂道,他乾脆告訴父母,他要去參加公務員考試,等沒事的時候,他會看與公開考試有關的書。

父母一聽這話,態度立馬就變了,當晚就做了一桌菜,還發誓說:“就算我們砸鍋賣鐵,也要給你辦教育”!

但張波知道,就算給他十年,也考不及,所有的言辭都是為了暫時滿足父母。

你看,這就是“新啃舊”和“傳統啃舊”的區別。

新型啃咬老闆,能抓住愛孩子父母的心,以體面的藉口和考試的名義向他們索要服務和補貼,卻沒有做出相應的努力。

大多數父母將“蒙在鼓裡”。

像張波這樣的成年人還有很多,比如鞠發生醫生的另一位採訪物件李元凱(化名),他只是搬出去了,因為父母總是告訴他,他不是在找工作。

他告訴父母,自己“想繼續參加公開入學考試”,家裡的學習環境太吵了。 他的父母聽了這個訊息非常高興,不僅同意他搬到大城市,還按月給他買了一套好房子。

但李元凱整天窩在出租屋裡,根本就沒有學習的打算,有時候還覺得挺愧疚的,卻始終沒能走出“蹲家”。 長期以來,這個習慣對他來說很難改變。

和張波一樣,李元凱在211畢業後斷斷續續地找了幾份工作,但時間不長,因為他討厭重複性勞動,害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

李元凱說,上乙份工作是老闆不喜歡他做的“很爛”,一臉罵他

“為了換取工資,我接受建議,但不接受辱罵。

後來,他接到了工作邀請,月薪五六千,休息兩天,五險一金,很悠閒。 李元凱本來想試一試,但是覺得自己還沒有調整好心態,於是又放棄了這個機會。

其實,有時候他討厭偷懶,但心裡的另乙個聲音也在告訴他:

“上班沒用,我不喜歡早晚離開,最好不要直接上班,也不用頭疼地面對人際關係問題。”

他乾脆上床睡覺,想上網學點技巧,卻愛上了搞笑**,然後笑著勸說自己:

“反正我早就沒工作了,爸媽還有掙錢的力氣,休息一下也不會影響到我。”

然後他把對未來的希望都寄託在父母身上,日復一日地繼續“愚弄”自己的生活。

通過訪談和調查,鞠發生博士發現,這些“蹲人”身上有一些共性,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結構性東西,肆意影響著整個社會環境。

很多人說:“他們把一副好牌打得一團糟,但習慣了太無憂無慮,所以會顯得甘願墮落,餓著肚子吃幾頓就好了。

沒有。 居法生博士發現,這群孩子也想“蹲下來”,而不是讓自己“蹲”,靠父母幫忙,這是他沒想到的。

一些“下蹲”的人也會在網上發文分享自己的經驗,比如:向後相容、嘗試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臉皮厚等等。

從留言下方的評論區來看,“擅自占地者”的焦慮大多來自“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不是生活的壓力”。

對於這些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不缺錢,沒有吃過苦,一切都有父母照顧,所以生活的需求相對容易解決。

他們“蹲”了很久,想“蹲下來”,但實際上只是想擺脫一種狀態,並不是真的想接受工作。

這就像當時騙父母去讀研究生,說我在找工作,但在實際行動上還是很消極的。

他們的狀態總有一種“空靈”的感覺,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沒有慾望,正如乙個“蹲”女孩所說:

從我開始上學,到畢業找工作,每一步都是父母安排的,每乙個困難都是他們解決的,我從來不明白什麼是自由,有一天拿到自由後,發現自己再也無法融入社會了。

他們想努力融入社會,卻發現自己被“社會拋棄”,只能依靠退休的父母繼續生活,尋找安全感,多麼可悲!

當然,近幾年的疫情也影響了他們,近兩年的就業形態更加嚴峻,這或許是“搶人”在二三線城市蔓延的原因之一。

一位四五年前畢業的學生說:“以前,你投50份簡歷,就有近三分之一的公司找你,但現在如果你投了50份簡歷,有十分之一的公司回覆你就好了。

所以他們懶得找工作,不敢隨便辭職,總之,他們很迷茫,不知道該去哪裡。

另一方面,退休老人願意繼續工作,即使薪水不多,他們也不想閒著,出於某種原因,他們總是可以在困難的情況下做乙個偉大的“逆行者”。

有人說,中國人口老齡化已經很嚴重,新一代年輕人正在引發中國60歲退休人員的“銀髮工作浪潮”,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後果將難以想象。

的確,父母不想看到孩子“蹲”在家裡,但他們不希望他們又累又餓,所以他們一邊談論這件事,一邊把退休時間放回工作崗位上。

心理學中有乙個特別有趣的術語,叫做“心理斷奶”。

它是指兒童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擺脫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監護,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

如果這個過程在成年之前還沒有完成,那麼“啃舊”將是各種麻煩中最輕的。

正如作家沙拉在《特別無情,特別愛》中所寫:

中國父母給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因為我不忍心讓孩子從小就經歷人生的艱辛,又不知道該怎麼在適當的時候向他們求苦,最終會導致他們一生的苦苦,向父母求苦。

中國父母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愛孩子了,自己吃苦,自己承擔累。

退休後的時間是用來休息和取悅自己的,現在很多老人確實選擇繼續工作,但有些是為了自己,有些是為了孩子。

我很佩服那些選擇退休後繼續為夢想而奮鬥的老年人,無論是當舞蹈老師還是群演,都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

而那些背痠背痛累了,還在為“養孩子”發愁的老人,實在是心疼無奈。

銀髮農民工潮並不可怕,但恐怕會滿足“蹲家”,助長“啃老”。

它們就像穿過一條線的燈泡,按下乙個按鈕,就會產生另外兩個的連鎖反應。

目前的就業形式確實嚴峻,但這不是逃避現實的藉口。

最終,年輕人妥協了,但銀髮父母們還是要為了孩子和家庭奔向自己的“工作潮”......

報告985屆畢業生月收入超過10000元,70%的應屆畢業生月收入低於6000%

對高校畢業生素質的考核需要多維度。然而,薪水作為乙個明顯的指標可能是一瞥它的好方法。日前,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等高校陸續發布 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詳細介紹了各高校畢業生規模和結構 就業率和公升學狀況 就業流向和薪酬水平,最受關注。與這名月收入超過萬元的高校畢業生相比,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工...

送2020屆北城畢業生

今天是北京城市學院年級的雲端畢業典禮。鑑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年正常的畢業典禮無法舉行,師生們對期待已久的感動不那麼感動,不禁回想起往屆學生畢業季的諸多往事,熱情洋溢,天真無邪。我想寫點東西送給我教過的畢業生,但我寫不出來。最後用心不足,所以在網上看了很多文章,努力把文章寫完,意思有點平淡。這是為了記...

“新式啃舊”正在蔓延,家長們對此並不知情,反而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孝順

在每乙個老人的心中,在他晚年的時候,他可以和孩子一起生活,享受年輕人的照顧,傾聽孩子和孫子們的歡聲笑語。這樣的一幕,大概是全人類一生的希望。中國人是傳統的,大多數人的期望就是這樣。只可惜,在現在的環境下,能孝順老人的孩子寥寥無幾,卻還是啃老人。新型啃舊 它正在蔓延,而父母卻不知道。過去,說到啃老人,...

“新式啃舊”正在蔓延,打著備考的名義逃避就業,但家長卻覺得很辛苦

大學往往是進入職場前的最後乙個學校生涯,大多數大學生都很珍惜它。無論是在上學期間,還是在臨近畢業的時候,除了對直接就業或研究生入學考試感到非常苦惱之外,大學生都能保持熱情,對未來充滿希望。然而,今天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大學生避免找工作。據相關統計,每年有數百萬大學生選擇進入研究生院,只有少數人,為了更好...

“新式啃舊”悄然興起,老人說難以拒絕,頭疼

如今,很多人對 啃老 這個詞並不陌生,它指的是孩子長大成人後,在生活中仍然非常依賴父母,甚至不出去打工,依靠父母給錢生活。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集 一切都好 中,主人公蘇明誠是乙個典型的老頭子,也是乙個被罵得很慘的角色。其實蘇明誠的啃舊是一種老式的啃舊,在我們這個社會,已經有一種新型的啃舊,在年輕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