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預防性使用

發布時間:2024-05-03 閱讀:4233

1.預防用藥的目的。

主要是為了預防手術部位感染,包括手術所涉器官的淺表切口感染、深切口感染和空腔感染,但不包括其他與手術沒有直接關係且術後可能發生的部位感染。

2.圍手術期預防原則。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基於手術切口的型別、手術創傷的程度、可能的汙染細菌型別、手術持續時間、感染機會和後果的嚴重程度、抗菌藥物預防效果的循證醫學證據、對細菌耐藥性的影響、 和經濟評估。

1) 清潔手術(I 型切口):

手術器官是人體的無菌部位,無區域性炎症或損傷,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與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術部位未受汙染,通常不需要預防性抗菌藥物。

但是,在以下情況下可以考慮預防:

手術範圍大,手術時間長,汙染幾率增加;

手術涉及重要器官,一旦發生感染,會造成嚴重後果,如頭部手術、心臟手術等;

異物植入手術,如人工心臟瓣膜植入術、永久性起搏器置入術、人工關節置換術等。

有高危感染因素的患者,如高齡、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營養不良等。

2) 清潔汙染手術(II 型切口):

手術部位存在大量寄生細菌時,通常需要進行抗菌預防,這些寄生菌可能會汙染手術部位並引起感染。

3)汙染手術(III型切口):

導致手術部位嚴重汙染的手術。 這些手術需要預防性抗菌藥物。

4) 骯髒 - 感染手術(靜脈切口):

抗菌藥物的使用在手術前開始,並在手術期間和手術後繼續使用,這不在預防性應用範圍內。

3.抗菌藥物的選擇。

1)根據手術切口的型別、可能的汙染細菌型別及其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藥物在手術部位是否能達到有效濃度等。

2)選擇針對可能汙染細菌高度針對性、具有充分預防和有效證據、安全、易用、適當的循證醫學證據。

3)應盡量選擇單一的抗菌預防藥物,避免不必要的聯合用藥。

4)頭孢菌素過敏患者,革蘭氏陽性菌可使用萬古黴素、去甲萬古黴素、克林黴素;

對於革蘭氏陰性菌,可使用氨曲南、磷黴素或氨基糖苷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