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長,風骨永生,回憶任福山先生的一生和過去

發布時間:2024-05-07 閱讀:2226

任福山先生是我國勞動經濟學專業的創始人和創始人之一,曾任我校勞動經濟學系主任,勞動經濟學領域的領軍學者。 從5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任老擔任勞動經濟系主要領導20多年,直到72歲退休。 作為第一代勞動經濟學的傑出代表,他為我國勞動經濟學的發展、原北京勞動學院、北京經濟學院的建設、首都經濟學院勞動經濟學院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任先生多年來一直關注學校和學科的發展,在暮年一直關心著繼續為學校和國家的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如今,任老已經去世很久了,但他的高山大河卻將永遠活在人間,在這裡,我們通過回顧任老的一生,來紀念老靖心中“大先生”的逝世。

曾經就讀:清華大學

自我修養

1934年,任福山先生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學習三年。 1937年“盧溝橋事件”後,隨校南遷,先到湖南長沙臨時大學,後到雲南蒙自西南聯大學分校。 1938年夏天,他以清華大學十年級、西南聯絡大學第一批畢業生的名義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我在清華大學讀書時,有一門專業課程是“勞工問題”,由國際知名的陳達教授講授。 他深刻的理論分析和豐富的實踐例項,使任先生對勞動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一篇紀念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的文章中,任先生寫道,他的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是在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奠定的,特別是“陳達教授對勞工問題的深刻認識,對我長期堅持自己的專業方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畢業後,在清華大學吳敬超教授的推薦下,前往重慶從事社會統計工作。 雖然沒有機會從事勞動科學,但在業餘時間,他注重收集文獻和做分析研究,並在《新經濟半月刊》上發表了五篇關於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勞工問題的文章。 1944年,任教授應邀擔任國際勞工局(上海)中國分局研究秘書。 在這項工作中,他撰寫了許多關於中國勞工問題的研究報告,並撰寫和介紹了國際勞工組織的著作,並翻譯了一些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為今後的勞動學科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任教授應輔仁大學邀請來京擔任社會學系講師。 1950年,教育部同意在全國高校社會學系設立勞動小組,任先生開始教授《勞動概論》、《勞動管理》、《勞動力配置》三門課。 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領域。 任先生曾說過,在他100多年的漫長歲月裡,他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但總結起來,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從事勞動學科的學習、研究和教學。

任福山先生為清華大學106周年校慶題詞送上祝福。

道路是藍色的

為教學和研究做出貢獻

任福山先生是中國首個勞動科學教學研究基地——首都經濟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先後由北京勞動大學勞動經濟學系和北京經濟大學勞動經濟學系發展而來)的創始人之一,是中國勞動經濟學領域的老一輩學者。 自20世紀50年代我國高校勞動經濟學專業誕生以來,任福山先生就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為之奮鬥了一生。 1958年,原勞動部採納任福山的建議,將北京勞動幹部學校公升格為北京勞動學院,成立全國第一勞動經濟系。 除了繼續擔任講師外,任福山還擔任過勞動經濟系副主任,負責該系的籌備工作,後來又長期擔任教學行政。 自成立以來的10多年裡,該系一直是中國唯一的勞動經濟學系。 20世紀60年代,是中國唯一的勞動經濟專業人才培訓基地。 1963年,北京勞動學院改建為北京經濟學院,任福山繼續擔任上述職務,直到1969年北京經濟學院停辦。 1974年,由北京領導的新北京經濟學院成立後,任教授繼續擔任講師。 1978年晉公升為副教授,次年復任勞動經濟系副系主任。 1982年,任福山公升任系主任,全面負責勞動經濟系的工作。 從專業名稱、專業設定、課程安排、教學計畫、教師的引進和培訓、教材的編纂和修訂,甚至勞動學院、經濟學院的誕生和建設,都浸透了任先生的智慧和汗水。

1959年北京勞動專科學校招生簡介。

在此期間,任福山先生主編了我國第一本《勞動經濟學》教材,為我國勞動科學的發展和勞動經濟人才的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勞動經濟系成立初期,北京經濟學院勞動經濟學和勞動法學課程使用的教材都是各系自己編寫的油印講義。 1964年,在莊玉明院長的親自領導和參與下,在任福山先生的領導和指導下,他與勞動經濟系全體專業教師一起逐章批判舊版。 在批評的基礎上,他開始編寫自己的教材。

1982年第一批碩士研究生畢業合影。

初稿完成後,由於“十年風波”,教科書的編寫工作暫停。 直到1979年改革開放開始,才真正恢復了編纂工作。 《勞動經濟學》的編纂任務決定委託給時任勞動經濟學系副主任的任福山。 任福山、劉傳機等老師組成編輯組,撰寫大綱、收集初稿、修改完善、編輯處理。 由於時間緊迫,任務繁重,老師們冒著酷暑嚴寒,夜以繼日地工作,克服了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付出了很多艱苦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這本40萬字的教材,於1983年由吉林省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當時,任先生已經60多歲了。 該教材是我國第一本公開出版的《勞動經濟學》教材,不僅用於學校教學,而且在全國各地分發,供各地學校和勞動幹部培訓班使用。 該教材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結合當時我國的實際情況,得到了有關部門的積極評價和廣泛採用。 講道和教導

執著的拼搏

早在我上中學的時候,我就立志長大後成為一名教師,而不是當官員或商人。 任福山說,對於教師來說,要特別強調熱愛教育、熱愛職業、熱愛學生。 他投身高等教育事業40年,作為勞動學科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任福山為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和學生傾注了無數的心血,他用行動回答了“什麼是老師”的問題。 作為一名教師,他有一種執著和敬業的感覺。 任老師精心打磨備課,力求觀點正確、資料豐富、結構嚴謹; 講課時要注意語言技巧和教學方法,力求做到語言清晰、語速適中、文筆正確,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 根據學生的代際特點,在與學生的不斷互動中不斷發現他們的關注點,不斷打磨和修改自己的教學內容。 作為一名教師,他心目中是“國家偉人”。 任老師說,乙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強烈的感情和堅定的信念。 作為一名從事教學的教師,任福山熱愛教育,把教書育人作為第一要務,並為此奉獻了畢生的心血。 他把教師的職責與國家利益結合起來,跳出個人主義的小圈子,進入了社會主義的廣闊天地,認為教育是整個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人民的光榮而艱鉅的使命。

任老師給學生們講課。

期待之年

初心不變

我是乙個知識分子......誰來自舊社會抗日戰爭期間,能夠長期為人民服務的國民黨和重慶同僚寥寥無幾,......能夠加入中國共產黨所以,入黨對我來說並不容易,是我一生中最幸運的事情。 已年過壯年的任福山回憶起入黨的經歷說。 任福山出生於**時期的乙個商人家庭,受過西方教育,曾在國民黨擔任國家主義者,曾在國際勞工局中國分局擔任研究秘書。 從最初對黨的“沒有正確認識”,到“艱苦樸素的革命幹部和人民解放軍戰士愛民、感人心的作風”,他開始學習最好的著作和黨的宣傳檔案,政治覺悟有了很大的提高,1949年他決定離開上海到北京輔仁大學任教, 從此,他開始了在黨的領導下為中國教育獻身的漫長旅程。在教學期間,任福山在忙於教學任務的同時,深入、系統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思想,馬克思主義勞動關係理論逐漸成為任福山學科的主要理論之一。 “通過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夜校的自學和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勞資關係的理論觀點逐漸在我的思想中確立起來,越來越佔主導地位。 他在《百年文集》中提到了這一點。 經過完整系統的理論研究,任福山的政治覺悟進一步增強,對黨的認識更加深刻,與黨組織的關係更加密切。 1953年,在黨組織的關心和鼓勵下,他成為中國民主同盟黨員。 1960年底,任福山表達了入黨的願望,但僅限於實際情況,未能實現。 從1957年到1976年,“反右運動”等政治運動不斷影響著任福山,但他從未改變初衷,認真審視自己,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國家工作的重心開始轉向經濟建設,黨組織招收黨員的政策也開始落實“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受到新政策的鼓舞,1981年,任福山向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乙個月後被黨組織培養成為預備黨員。 已經66歲高齡的任福山終於實現了自己長期的願望,光榮入黨。 100歲高齡的任老已經功不可沒,但他最珍惜的還是1986年“北京經濟學院優秀黨員”的稱號。 “這是我一生中最高的榮譽。 任福山曾經這樣深情地說。

1981年,66歲的任福山先生加入中國共產黨。

不休息就退休

利用餘熱

退休後,任福山先生仍堅持積極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擔任研究生講師,繼續出版和出版有關勞工問題的**和專著。 先後編纂了《世界勞動立法》、《勞動經濟與勞動法彙編》、《勞動經濟與勞動法彙編》等著作。

任福山出版過書籍。

99歲以後,先後在《中國勞動保障報》上發表兩篇文章,題為《重溫中國勞動憲法關於勞動的規定——祝賀設立國家憲法日》和《“五一”國際勞動節的起源與演變》,90歲以後又收錄文章,先後出版了《九十年文集》和《百歲老人文集》。 任先生的學生李福田先生回憶說:“春節前後(2014年)20多天,他不顧年老體弱,親自編輯了一本《九十四旬期文集》,有序言、目錄、論述、回憶、慶典、導言等20多篇文章、附錄和後記,並把它們放在乙個大資料夾裡, 把它們遞給我,謙卑地讓我“修改”。我感動得差點哭了! “嚴謹、求真、謙虛、慷慨,這位百歲老人的辛勤工作展現了人格的力量。 2016年10月11日,為紀念建校60周年,學校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新書發布會,其中包括任福山先生的《百年文集》。 勞動經濟學院學生沈輝在出席新聞發布會後說:“當我聽到任福山先生在病中堅持編纂《百年文集》的介紹時,我非常感動。 同時,我們也為能夠在第一經貿行業學習和生活而感到自豪,任老的精神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

2016年,他題寫了學校歷史博物館的名字。

任老師一直關心學校和學院的發展。 2016年9月,應時任黨委書記馮培志的邀請,為首都經濟學院歷史博物館題名。 這位103歲的老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希望看到首都經濟與經濟大學真正成為世界一流的金融與經濟學院,從而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好的經貿專業人才。 在他105歲的時候,老景學院的一位老師拜訪了他,他說希望學校和老景學院越來越好。 勞動經濟學這門科學關係到生產建設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大家多年來孜孜不倦、心血奮鬥地創造出來的,希望這門學科在未來能夠發揚光大。 107歲高齡,任先生從有限的積蓄中捐出10萬元,創辦了“任福山教育”,作為對勞動科學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和勞動經濟學發展的支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科學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山川千古。

風和骨頭永遠活在世界上。

任福山先生歷代!

首都經貿校友會,勞動經濟學院。

編輯部 |新聞中心 周少雄.

校對|新聞中心 孫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