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柱和晶粒的交織結構意味著什麼

發布時間:2024-05-06 閱讀:1098

纖維柱狀交織結構翡翠是翡翠內部結構的名稱。 它主要表現為翡翠內部的粒狀和柱狀棉絮,特別是在陽光或光線下。

纖維柱的交織結構是指翡翠在肉眼、陽光或光線下,可以清楚地看到翡翠具有與纖維柱相似的結構,在縱橫交錯的交織中,也可以稱為翡翠在棉絮裡面,但纖維柱比普通棉絮大得多, 所以也會影響翡翠的外觀。

另外,柱紋交織結構一般在冰翡翠中較為常見,天然翡翠在形成過程中內部會有棉絮的存在,但有的棉絮分布是片狀的,有的呈網狀,有的呈柱狀,這些棉絮只是在內部結構上有所不同, 而且沒有特別大的區別。

翡翠結構介紹。

翡翠的結構型別典型,主要是變質構造、變質構造和碎裂結構,最常見的是柱狀變質構造,在寶石學上常稱為纖維粒交織結構。

在翡翠形成過程中,它受到長期的巨大擠壓力,翡翠中的翡翠顆粒是細長、破碎、變形的長柱狀晶體,幾乎定向排列或交織在一起,形成了翡翠高硬韌性的特點,當翡翠受到剪下力的影響時,較大的顆粒被破碎成細小的顆粒: 當剪下作用足夠強時,它發展成molene-ultra糜糠化結構,礦物顆粒通常高度亞顆粒化,顆粒極細,因此透明度高,緻密細膩。

翡翠的結構可以根據翡翠顆粒的大小和厚度來劃分。 根據直接測量的顆粒直徑的大小,翡翠的結構可分為5個等級。

1.粗粒結構(>2mm):籽粒非常明顯,粗糙,水頭差,不透明,豆籽。

2.中粒結構(2mm 1mm):顆粒可見,如豆籽。

3.細晶粒結構 (< 1 mm-05mm):顆粒肉眼不可見,在放大鏡下可見。

4.顆粒結構 (<05mm~0.1mm):顆粒肉眼不可見,透光性好。

5.隱晶結構:晶體很小,在顯微鏡下很難看到顆粒,質地細膩,透光率好,多為玻璃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