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濕地的候鳥在明媚的陽光下相聚,與“冬精靈”相遇。

發布時間:2024-05-04 閱讀:5116

冬天,西昌常有暖陽相伴,金色的陽光照耀著大地,驅散飛雲霧,給瓊海的藍色湖面鍍上了一層耀眼的金邊。 每年冬天,西昌優越的生態環境都會吸引各式各樣的候鳥,如今,這群可愛的“精靈”如期而至,不時拍打著翅膀在天空中盤旋,俯瞰瓊海的全貌,時不時悠閒地躺在湖面上,尋找美味佳餚,一時間,瓊海濕地不僅成了候鳥的天堂, 也成為市民和遊客心中的觀鳥勝地。

據悉,瓊海以其獨特的高原淡水湖和四季宜人的氣候特點,成為“高原明珠,春天的濕地”,經過多年的生態修復,風景秀麗,植被茂密,已形成大量動物覓食、繁殖的棲息地,成為中國南方候鳥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這也體現了西昌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效。

越冬的“候鳥”如期抵達瓊海濕地

西昌陽光充沛,四季如春,瓊海湛藍,濕地點綴。 即使大雪過後,天氣依舊晴朗好,下午氣溫超過20度,吸引了無數外地遊客前來度假。 不僅如此,每年秋冬季節,還有一群來自遙遠北方的候鳥,棲息在瓊海濕地,上下飛翔,形成獨特迷人的浪漫風景。 很多市民和遊客趁著晴朗的天氣,準備小餅乾或麵包,只要站在湖邊把食物高高舉起,就會很快吸引這群貪婪的“精靈”前來,盤旋覓食,直到味蕾得到極大的滿足,這群可愛的“精靈”才會趴在湖面上, 愜意地沐浴在陽光下,“圓潤”的身體隨著海浪慵懶地搖曳。

每年秋冬季節,在海邊喂海鷗似乎已成為一項常規活動。 市民李麗說,瓊海岸邊候鳥最大的特點是“親戚”和“人正在接近,它們並不害怕,彷彿可以伸手觸控它們”。 都江堰攝影愛好者劉向瓊說,西昌的冬天不僅陽光溫暖,而且非常明亮,到處都是綠水青山。 “瓊海濕地的生態環境非常好,各種候鳥都非常親近人。 與此同時,月光鎮附近的商家也紛紛表示,候鳥的到來,每年秋冬季節都會吸引更多的遊客到瓊海。

其實,西昌市民對瓊海海域的各種水鳥並不陌生,很多愛鳥人士不僅能輕鬆叫出它們的名字,還能知道它們的遷徙模式。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最活躍的紅頭鷗,當然還有骨頂雞、普通鸕鶿、綠翅鴨、紅翅鴨、綠頭鴨等等。

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了鳥類種群和數量的增加

如果說水是濕地的靈魂,那麼水禽就是濕地的靈魂。 鳥類不僅豐富了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也是生態環境的“觀察者”。

越冬候鳥的到來,無疑是對瓊海濕地生態環境建設成效的有力印證。 據悉,飛往西昌越冬的候鳥大多來自西伯利亞、東北和川西高原,每年冬季11月左右抵達,次年2月後離開。 冬季的西昌也成為觀鳥的最佳時間。

隨著瓊海濕地1-6期修復工程的實施,瓊海沿岸生態自然海岸線30多公里得到修復,關壩河、小青河、漳江河口生態環境逐步恢復,為候鳥過冬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 鳥類的數量和數量也在逐年增加。

截至 2021 年 12 月,瓊海盆地共監測到 210 種鳥類,包括國家級鳥類。

一級和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有27種。 西昌瓊海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中心主任(高階工程師)楊軍介紹:自2009年瓊海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實施以來,西昌採取了池塘還溼、農田還溼、還濕地恢復鳥類棲息地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恢復了湖泊濕地水域, 瓊海水域濕地面積由26個增加4平方公里至34平方公里的恢復,改善了湖泊水質,恢復了生物多樣性,恢復了濕地生態環境,為水鳥及其相關魚類、昆蟲和微生物的棲息地和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棲息地,對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文:梁山**全**記者 洪東玲

責任編輯:李傑

編輯:鐘毅

1.向老人鞠躬,為天鵝傷口釋放自然保護候鳥-唯獨佛教B433

2. [同意] [同意] [同意] -- 大日曆 1

數十萬隻候鳥飛向廣東沿海濕地

廣東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江湖縱橫交錯,濕地資源豐富,隨著初冬的到來,北方氣溫明顯下降,大量候鳥返回粵南濕地。據廣東省林業局介紹,月至次年月是候鳥的旺季,大量候鳥在廣東省各大濕地公園 灘塗 海岸線和濱海濕地定居,估計達到多萬隻。目前,新一輪候鳥遷徙季節已經到來。在惠州,大亞灣濕地迎來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