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組織培養脫毒幼苗的價值

發布時間:2024-02-24 閱讀:6383

馬鈴薯是一種容易發生病毒降解的作物,對產量影響巨大,嚴重時可達70%以上。 如果去除馬鈴薯的主要病毒,可以恢復馬鈴薯的高產,解毒種薯的產量可以提高30%至50%,最高產量可以達到1157%。通過各種解毒技術獲得無毒組織培養苗,通過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解毒苗,將解毒苗的原始種子廣泛應用於世界各省馬鈴薯的生產中。

解毒種薯產量增加的原因。

乙個。解毒種薯枯萎病發生時間輕,使馬鈴薯生長旺盛,增產。

灣。大馬鈴薯數量、大馬鈴薯重量、中馬鈴薯數量、中馬鈴薯重量、大中馬鈴薯比重、解毒馬鈴薯大中馬鈴薯比重增加,小馬鈴薯數量和小馬鈴薯重量減少。

c.由於大中塊莖的增加和小塊莖的減少,馬鈴薯產量增加。

d.脫毒馬鈴薯的早期出苗期、早芽期和開花期使馬鈴薯塊莖膨大,膨大時間長,使馬鈴薯有足夠的時間生長發育,最終提高馬鈴薯的產量。

e.單孔解毒種薯產量、單孔馬鈴薯數、塊莖平均重量、單孔大馬鈴薯重、單孔馬鈴薯重量均高於未解毒種薯,單孔大塊莖和中塊莖增加提高了馬鈴薯產量。

家養馬鈴薯主要通過無性繁殖獲得。 近年來,主要是通過組織培養法對解毒苗進行無限繁殖,然後生產各級種薯,獲得無毒苗。

a. 將馬鈴薯塊切成幼苗:

從已經發芽的乾淨健康的馬鈴薯塊莖上掰下芽(芽一般為2-100px長),用自來水沖洗乾淨,放入01—0.在15%汞溶液中浸泡8-10分鐘,然後放入75%酒精中浸泡10秒,然後在無菌水中浸泡洗滌3次,每次3分鐘,然後接種到標準MS培養基上,每管接種乙個外植體。

b. 病毒清除:

外植體培養20天後,生長點01-0.將 3 mm 部分剝離並轉移到具有不同病毒濃度的 MS 培養基或解毒培養基中。 光照約5000lux,每天16小時,溫度控制在25左右,經過2-6個月左右的誘導培養後,生長點可以長成新的小植株。

根據病毒的不同,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獲得無毒疫苗,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學處理、變溫處理、低溫處理以及多種方法的組合。

常見的病毒包括 PVY、PVX、PLRV、PVM、PVS、PVA 和 PSTVD 等病毒樣病毒。

c. 病毒檢測:

經過病毒檢測且不攜帶病毒的菌株可以傳播。 病毒檢測一般可以通過ELISA(酶聯免疫吸附反應)和RT-PCR(逆轉錄PCR)進行檢測,國外公司也開發了試紙檢測方法,但準確性還有待驗證。

獲得無毒疫苗的最簡單方法是從生產解毒疫苗的組織培養公司購買,這樣可以節省去除上述病毒的工作。

試管幼苗成倍增加。

a. 培養基的製備:

對於科學研究和小規模生產,MS培養基可作為繁殖的基本培養基,蔗糖30g,瓊脂5-7g,pH值為58。規模化生產可購買多種相應的藥物用於介質的配置,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保持介質的穩定性。 將製備的培養基高壓滅菌,並可放置 1-3 天以檢查汙染。

b. 疫苗接種前的準備工作:

在超潔淨工作台上用紫外線燈對接種裝置消毒20-30分鐘,然後關閉紫外線燈,開啟螢光燈和風扇。 工作人員換上乾淨的衣服,戴上醫用口罩,用肥皂洗手擦乾雙手,用酒精含量75%的噴壺消毒,手上的酒精乾燥後,用酒精燈消毒剪刀、鑷子或接種器械消毒器等所需用具。

c. 接種和繁殖

在工作台上,用滅菌的接種盤將解毒菌株按照每株幼苗1-2片葉子切成莖段,並沿正向插入繁殖培養基(MS培養基)中。 一般375ml培養瓶可接種30-45個莖段,240ml組織培養瓶可接種25-35個莖段。 栽培在25、照度為5000勒克斯以上(用相同光強度的全光譜冷光可節省30以上的電費,如果LED植物生長燈可節省70%以上的電費),每天光照16小時。 30天後,可以再次接種,1瓶可以乘以4-5瓶。 當繁殖達到足夠的數量時,可以在正確的時間進行原始種子生產。

原始種子的生產。

試管幼苗切入繁殖網室後,產出重量超過1g的微型種薯,可用於繁殖原始種子,稱為原始種子。 一般來說,微型土豆的大小在8克左右,是理想的。

a. 網房建設:

在棚內種植苗苗即可管理網棚的建設,腳手架根據當地情況確定,應注意多風地區的風。 用防蟲網覆蓋,防止害蟲,特別是馬鈴薯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蚜蟲進入,暴雨來臨時可以用塑料薄膜覆蓋以防止下雨,夏季陽光暴曬時可以用遮陽網覆蓋。

為了便於管理,網室是磚砌的,寬度為1幼苗長約2m,犁溝之間有通道。

b. 準備矩陣:

馬鈴薯試管育苗網室用於繁殖的無土基質主要有鋸材、粗穀殼、木炭渣、珍珠岩、蛭石、河砂等。 其中,最好的基材是蛭石,病理上無病態且體積大(成本較高); 其次是珍珠岩; 最後是河砂(成本低,易濕水,易死苗,馬鈴薯結實率高,是解毒馬鈴薯種子大規模繁殖最常用的基質)。 基質的pH值為6-7,應調整酸性或鹼性。

滅菌。 a. 網房消毒

網房建成後,應採用“功夫”殺滅地下害蟲,用防蚜蟲殺蚜,用高錳酸鉀水溶液噴灑空間,網房周圍應經常進行除草。 每茬馬鈴薯在網房收穫後,應進行一次空間消毒和基質殺菌。

b. 基材滅菌:

在繁殖苗床中放入20-750px厚的河沙,用0潤濕3%甲醛溶液,然後用塑料薄膜覆蓋7天,期間通風兩次,每次1小時,除膜後5-7天後插入幼苗(以蛭石和珍珠岩為基材,可首次進行消毒)。

栽培管理。 a. 試管幼苗的扦插:

扦插前1天,應將水倒在苗床上,濕度為2-75px,最大為125px; 第二天,再次倒一次,然後將表面刮平。 開啟瓶苗,倒入少量水,然後取出試管幼苗洗淨培養基,用殺菌剪刀從基部剪下。 根據早熟品種4 125px和中晚熟種子5 150px,用竹筷抽取插條。 幼苗種植後,給根部澆水2-3次,直到它們被徹底吸收。

b. 水和肥料管理

扦插後,相對濕度保持在95-100%,每天噴水2-3次,主要部分噴灑在地上部分,防止萎蔫。

5-15天後(冬季15天,夏季5天),開始生根並長出新葉。

插條15天後1-3天要澆水1透水,一般掌握雨天不澆水,基材上部不幹不澆水,暴雨天氣也要注意防雨。

收穫前 15-20 天停止澆水。

插條生根後(即扦插後15天),開始施用1號營養液(以15:15:15的氮、磷、鉀比例施用三元複合肥50g水20kg),按2-3kg m2澆水,每週2次,澆水後用霧水洗滌幼苗,洗滌至葉片滴落。

30天後,2號營養液(氮、磷、鉀比例為15:15)、三元複合肥60g硫酸鉀5g+一般鈣5g水20kg,按2-3kg m2澆水,每週一次,澆水後用霧水洗滌幼苗。

60 天後,營養液交叉使用,每 3-4 天一次。

收穫前 15-20 天停止追肥。

c. 溫度控制

網室溫度保持在15-27°C,夏季溫度較高,因此應注意網房的通風,也可採用遮蔭率70%的遮陽網對插條進行遮蓋,直到它們存活後才被遮蓋; 冬季氣溫較低時,可用塑料薄膜覆蓋以增加溫度,並注意通風和光照條件。

d. 耕地和除草:

試管幼苗扦插後約30天,開始初種苗土培養,土高不宜過高,一般為1-50px; 扦插後約50 d,第二次抬高土壤,土壤高度為3 100px。 同時,從試管幼苗的扦插到收穫期,要注意雜草的及時清除。

e. 疾病預防和控制

主要病害是早疫病和晚疫病,特別是在陰雨天氣。

發病前,雨季用液瑞新噴灑錳鋅1000-1500次,每7天一次,連續噴施2次即可預防; 發病後,噴施液態錳鋅800-1000次,每7天一次,噴施2-4次; 也可用1:1:200倍的波爾多液處理,每7-12天一次,連續噴灑4次。

f. 蟲害防治

溫室內主要害蟲有:蚜蟲、粉蝨、蟎蟲、地虎等害蟲。

蚜蟲防治要注意檢查網室,及時防堵漏洞,嚴防蚜蟲侵襲傳播毒物。

粉蝨可以用1000倍稀釋的敵敵畏加3000倍稀釋的溴氰菊酯噴灑,每3-7天一次,並連續噴灑3次。

蟎蟲可以用800倍的二氯殺蟎醇控制。

地老虎往往發生在土壤栽培條件下,但很少發生在無土栽培條件下。

g. 及時收穫:

在馬鈴薯幼苗後期,馬鈴薯幼苗的營養生長逐漸減慢,在停止澆水和施肥後停止生長。 當幼苗變黃和面板老化時,就可以收穫種薯。 早熟種子一般在90天左右收穫; 晚熟種子在大約 100-110 天內收穫。 新收穫的種薯含水量高,需要散射光乾燥。 分級後,將乾種薯放入編織袋、尼龍網袋等透明容器中,根據不同品種、不同收穫日期分開存放,避免混入。

脫毒馬鈴薯原種休眠期約60-80天,赤霉素處理可打破休眠,發芽時間可縮短30天左右,處理方法為:用30-40ppm赤霉素浸泡20-30分鐘。

或者將原種子在2-8個條件下存放在冰箱中,應在播種前2個月取出,以促進其在室溫下的發芽和發芽。

原始種子發芽後,可帶到高海拔地區繁殖。

芽尖插條繁殖。

芽尖插條繁殖是一種快速繁殖方法,以試管幼苗的莖尖為雌性親本,在試管幼苗數量不足時剪掉枝尖進行扦插。

a. 莖尖的切割:

以扦插的試管幼苗為母株,扦插30 d後,將莖尖的1-2片葉和1心或2-3片葉剪下扦插,扦插量為30-40%。 7-10天後,第二次剪下,剪下量為100%; 40 天後,莖尖可每 7 天切割一次進行扦插。

母株一般可以切割長達半年。 幼苗切割的次數越多,生長期越長,馬鈴薯的數量就越多。 莖尖切半年的母株,每株可產50多個馬鈴薯。 母株在收穫前30天停止採摘幼苗,並停止澆水和追肥以促進養分轉移,使幼苗不愛青,馬鈴薯片迅速成熟,小薯片也可用於播種。

b. 枝尖扦插:

將切好的莖尖浸泡在水中(如果幼苗老了,可以用3-5ppm赤霉素或奈乙酸浸泡5分鐘再切),用竹筷在澆水的水分面上按照2 75px或3 100px的植物行距插入乙個2-75px深的小孔,然後將切好的莖尖的第乙個節點放入孔中(埋下的葉子和節點會產生發芽土豆),種植幾行後澆水2-3次,使其自然密封孔,確保幼苗不枯萎。

c. 水和肥料管理

水管理與試管嬰兒扦插相同。

1號肥在枝梢扦插後15 d施用,每7天施用1次,共施2次; 然後施用2號肥,每7天施一次,共施2次; 45天後,橫向施肥,每3-4天一次; 收穫前 15-30 天停止追肥。

d. 耕種土壤除草和病蟲害防治

梢扦插一般在扦插後15天栽培一次,土壤高度為75px。 除草和病蟲害防治的方法與試管幼苗扦插的方法相同。

e.收穫:早熟種子一般在60天左右收穫; 晚熟種子在大約 80-90 天內收穫。

組織培養儀器裝置的設計、施工、純化施工及整體操作---濟南騰昊科學儀器

建立雜交樹組織培養的快速繁殖系統。

生薑組織培養苗木廠生產技術。

組織培養車間的純化標準和要求。

最常用的立式送風超淨工作台,用於組織培養室的接種。

組織培養室常用的水平送風超潔淨工作台。

解毒馬鈴薯“氣培”微型馬鈴薯的栽培

氣培法是將馬鈴薯解毒幼苗通過噴霧栽培,避免土傳病害和蚜蟲汙染,最終生產微型馬鈴薯種子的栽培技術。微型馬鈴薯的原始種子是解毒種子塊莖的基礎,也稱為基本種薯或核心種子。在高海拔或高緯度地區經過 年的繁殖後,微馬鈴薯的原始種子可以生產出合格的種薯,用於大田種植。氣培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

組織培養幼苗精製幼苗

試管幼苗的生長環境。試管幼苗不同於一般田間幼苗,試管幼苗在培養容器中長期生長,與外界環境隔離,形成恆溫 高溫 高濕 弱光 無菌的獨特生態環境。恆溫。在試管幼苗的整個生長過程中,經常採用恆溫培養,即使某一階段有輕微的變化,溫差也很小。外界環境的溫度是由太陽輻射的日輻射量決定的,太陽輻射量在不斷變化,溫...

幼苗精製 植物組織培養幼苗的馴化

幼苗精煉的設施要求。.溫室裝修或陽光房。.防蟲網裝置。 夏季降溫遮陽裝置 電動遮陽 室內灌溉裝置 淨水器 噴灌系統 .冬季保冷 空調 暖氣等 殺菌淨化裝置 風淋室 殺菌燈 臭氧機等 幼苗精煉的意義。為了增加幼苗對早春低溫等不利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應在播種前一周對幼苗進行強化,使其逐漸適應種植環境,特...

組織培養室常用的組織培養裝置 組織培養儀器

潔淨工作台 潔淨工作台 立式滅菌器 試驗台 培養架 臥式滅菌器 病毒檢測流程和超淨表 潔淨室走廊 配藥室 潔淨室淨化板 潔淨工作台 無菌走廊 組織培養架 填充室和旅遊區 鋁箔組織培養架 帶開關的全光譜燈 混合色光譜燈 平板混色組織培養燈 孵化室 彩色組織培養燈 鋁箔組織培養架 用於貨架的組織培養架 ...

組織培養室和常用器械的工具的功能分化

組織培養室的建設首先考慮的是需要什麼樣的裝置條件,組織培養室需要什麼樣的培養條件。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全面了解,我們可以在當地環境中建造新的或使用現有建築物來建造實驗室。在設計組織培養室時,一般應根據組織培養的工藝進行設計,同時應考慮字元的順利分流和空間的合理利用。植物組織培養需要嚴格的無菌條件,需要一...